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理论频道: 机关行为箴言录200条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机关行为箴言录200条
Apr 22nd 2019, 00:00, by 张建

编者按:机关行为有哪些规则,机关文稿应该怎样处理,为何公职人员的形象很重要?对于这些问题,《机关行为36"忌"》一书作者、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建同志有非常深入的实践思考。在此,我们从《机关行为36"忌"》一书摘选部分内容,编辑成《机关行为箴言录200条》,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1.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行为准则,公职人员也是如此。

2.公职人员有什么特别的吗?他们是很特殊的一群人。公职人员的行为规则不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如何,也不取决于领导的好恶,只跟职责有关。

3.机关行为的规则不是潜规则,是明规则。你的行为要符合你的职责要求范围,虽然有些没有明文发布。

4.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有四条:为人民,不发财,讲规矩,守中正。如果有一条你不认可,就不适合当公职人员。不是嘴上说的,是你心里认的。

5.第一条是为人民。因为公职人员是人民养的,吃人民的饭,不为人民岂不伤天害理?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但是机关里很少讲,很多人不知道。

6.第二条是不发财。公职人员如果有说不清的财产,就是非法所得。公职人员的价值不以个人拥有的财富论,一些人忘了这一条,难免要出问题。

7.公职人员的价值不是个人拥有的财富,而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不是说大话。全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公务员是周恩来,他个人没有一分钱,连骨灰在哪里都不知道。

8.第三条是讲规矩。规矩有两种,一种是成文的写在制度里,那是纪律。还有一种是不成文的纪律,很多人不知道,我说的就是这方面的规矩。

9.第四条是守中正。执两用中是执政的圭臬,也是行事的规则,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但不是和稀泥、随大流,中中正正,规规矩矩。

10.机关行为包含了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明文的要求自不用说,我说的是不成文的"规矩"。这些"规矩"很少说,犯了规矩还不知道,所以叫"无意识差错"。

11.我们经常介绍经验,很少谈论教训,其实教训远比经验多,也远比经验重要。教训亦是一种"财富",对青年干部尤为重要。

12.母亲对女儿说:"我们走过的弯路你不要再走了",女儿说:"您得让我走呀,我不走怎么知道是弯路呢?"母亲和女儿谁说得对呢?有人说年轻人有走弯路的权利。

13."你准备好了吗?""你优秀吗?",像这样两难的问题我们经常碰到,怎么回答呢?轻易不能回答,真要回答有一条原则:有条件地回答。

14."无意识差错"是无意的或自己不认为是错的情境下发生的,看上去也不太明显,一般不会被强调,所以不易察觉和改正,实际是犯了职责的"忌",职责不允许。

15."没有没有"是机关里经常听到的,态度是谦恭推让的,说的人不觉得,实际上是一种失职的推脱之词,因为与你的工作有关,可以说"没有",不能说"没有没有"。

16.如果你的职责要求你说,即使没有人问你或请你说,你都有责任说出来。当然方式方法有很多,"没有没有"是消极或缺乏准备的行为表现。

17.没有准备就会行为失当,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机会,即职责赋予你表达的机会。所以要"时刻准备着"。

18.对上级交付的任务说"我不行我不行",听起来诚惶诚恐、谦恭推让,实际是缺乏自信、缺乏执行力,也是不能尽职尽责的表现。

19.即使没有把握,也不能说"我不行我不行",首先要能担当,况且你不是一个人,否则真就不行了。只要赋予你的任务,必须"我能行"。

20.凡事该回复的就回复,不仅仅是事毕回复,你能做到吗?实际上能做到的寥寥无几,这是现实社会不讲信用、诚信缺失的客观反映。

21.回复不回复是你的职责决定的,和你的意愿没有关系,和领导的好恶也没有关系。有人不回复你,你就耿耿于怀,你不回复他人就能心安理得吗?

22.完成了送一个小材料的任务,还用回复吗?这是很小的事吗?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

23.转交不算送到,除非相当于当面送达,或有确凿的证明。

24.让你找人,"人不在"算回复吗?

25.上级交办的事,一旦问你"办了吗"?实际就是批评,很多人不以为然。

26.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往来,互相之间往往不太在意,大家都这样,社会贻害就大了。我的原则是当复必复。不是必须尽量不发,但不能不回,有来无往非礼也。

27.凡事该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该多长时间完成就多长时间完成,拖拉就要误事,误人更会误己。应有的执行力是职责所在。

28.自以为是是拖拉误事的主要原因,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不能不知轻重,满不在乎。正确的做法就是尽量"马上就办",权衡的标准就是职责。

29.有青年问我:"领导让我5天内交一份报告,您说我什么时候交?"我问什么时候,他说第5天交。为什么?他说早交改来改去很麻烦。是怕改来改去吗?

30.报告给5天的期限哪天交?3天肯定比5天好。尽力去做越快越好,文不惮改,这不是斗心眼儿的事。

31.有干部跟我说:"什么事不能拖拉您告我一声,我就不拖了。"我回想40年的工作历程,真没有可以拖拉的事,除非故意放下。

32.你在受到批评的时候,会当众声辩吗?就是发出声音的辩解和解释,可能你有一定道理,但当众声辩是不服管理的错误表达,是对层级管理制度的破坏。

33.如果你服从层级管理的规矩,即使上级批评不恰当,你也不会当众声辩,采用适当的方式说明效果更好,这是机关行为的规则之一。

34.因为堵车参会迟到,好像有道理,这是小道理,会议重要是大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35.有青年被误解受到批评就要解释,唯恐当众不说就受委屈了。每每我都提醒青年"不要解释",下来说明的机会很多,优秀不优秀可见一斑。

36.批评者把握好分寸至关重要,口服未必心服,为批评而批评于事无补,动机不纯则害人害己,尽力避免当众声辩的发生。

37.学习是时时处处的事,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基层学,向同事学,向下属学,向上级学,向错误学等等,你是学习型的干部吗?

38.遇到上级唯恐躲避不及,这样的干部没有出息。你连上级都不能面对,还能面对更复杂的局面吗?而公职人员应该可以面对一切。

39.你的上级和长辈都有丰富的阅历,都是你学习请教的"富矿",视身边的"财富"而不见,可以断定你的进步和发展快不了。

40.主动请教和被动回应,是性质不同的行为表现,也是干部是否优秀的区别。随时请教,随时学习,而且要创造学习请教的机会,机会不是等来的。

41.不主动请教上级,可能担心言多必失,或怕影响对方,有的不善思考提不出问题,有的自恃才高不屑请教,还有的看到上级比较严肃就敬而远之。随时学习请教是你应该做的事,跟上级好恶没有关系。

42.我们的机关,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是学习型的干部,你能称得上学习型的干部吗?

43.你的发言和材料,只要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都要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取得成功和顺利的必由之路。

44.在不是"规定动作"即不是规定程序的情况下,主动征求意见愈显可贵,不仅内容更加完善,谦虚主动的精神也会深得认同,值得学习。

45.越级行事有"上越下"的,也有"下越上"的,都是弊大于利的犯"忌"行为。

46.层级管理是保证机关工作正常秩序的规矩,随意越级就破坏了机关工作的机制,难免就会出问题。

47.你被越级了,你就知道越级行事要不得。上级没有带好头是主要原因,这样的组织不讲规矩,上下级关系就不正常,不是好的组织文化。

48.领导"一竿子插到底",除非特殊情况偶然为之,多了就是机关工作一害。

49.功利思想带来的无意识越级行事,可能会给越级人一些好处,但不讲规矩付出的代价更大风险也更高,这样的案例枚不胜举。

50.被动地被越级了,要及时弥补。有意识的防范、适当的沟通,积极妥善处理可以把错误和弊害减少到最小。

51.一个人的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都会通过日常的细小行为表现出来,良好的机关行为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52.对一些行为感到"不舒服",就要注意了,通常就有点问题,那个有点"不舒服"的东西恐怕就是"无意识差错"。

53.有时看到个别干部言行乖张暴戾,好像没有什么理由,只是无端地逆反逞能,这是干部不成熟的表现,就会给个人和机关带来不良的影响。

54.逆反逞能通常没有什么道理,大都是个人某种情绪的发泄,可能想被人注意,采用了非理性的当众逞强,影响了工作环境,破坏了工作秩序,后果一般比较严重。

55.有的青年无端顶撞领导或发表偏激言辞,不管自己对不对,违反了机关工作的规则,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我真诚希望他能尽快告别青涩走向成熟。

56.我们要和不同的机构部门和人群打交道,要尽可能多的团结一切力量开展工作,就要注意尊重对方的底线,除非是法规纪律和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冲犯他人,不要触犯"逆鳞"。

57.逆鳞是龙的喉部下方一块逆向的鳞,你要碰它,它就要跟你玩命。虽然这是一种传说,用到机关行为里倒也贴切。每个人都有不能触碰的"逆鳞",你在乎的他未必在乎,他在乎的你可不能不在乎。

58.每人的价值观各有不同,有的以物质利益为重,有的以精神利益为重,一般看不出来,无意识地触犯他人的核心利益,"哪壶不开提哪壶",就会影响工作关系,造成关系紧张的不良后果。

59.不触犯"逆鳞",不是害怕什么,而是通过理解、尊重和包容,在"和而不同"的情境下相向而行合作共赢。你有探识"逆鳞"的能力吗?

60.没有发愁的事,却皱着眉头,或者老是苦着一张脸,可能是从小习惯所成,往往个人没有意识到。但是作为公职人员,你的服务对象即人民大众却不待见。

61.公职人员的形象关乎机关整体乃至国家政府,神态表情都会影响文化氛围和工作成效,不是你个人高兴不高兴的问题,而是你的职责和机关形象的要求。

62.相由心生,保持积极的开放心态,心平气和颜正面和,即所谓的亲和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老是皱着眉头的同事,要善意提醒,不能"懒得搭理你"。

63.有的领导经常板着个脸,对下属非常严肃不苟言笑,很不自然,还有的说话爱"打官腔",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十分可笑,非常损害形象。

64.有的青年视力不好又不想戴眼镜,经常无意识地眯眼睛,自己不觉得,别人看着很别扭,想掩饰却掩饰不住,小动作影响形象,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

65.有的干部低头含胸,属于无意识,可能是电脑前长时间俯身,可能上学期间的趴桌习惯,也可能是自卑羞于见人,很不自信也不大方,不仅损害身心健康,也有损公职人员应有的形象。

66.精神饱满挺拔端庄,是公职人员应有的身姿体态。至于现在几亿人都做"低头族",学习娱乐自然不错,但时间长了,肯定是个问题。

67.在100平米的空间环境下,发言讲话不用麦克,足以让全部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公职人员应有的宣传倡导能力,表达要清晰准确有力量,低声细语不可取。

68.发言讲话要有力量,不是高音"大嗓门",但不能低声细语听不清楚,必要的音量才能保证信息准确表达到位,这是职责要求,是良好的宣传动员能力的要求。

69.发言讲话需要经常不断地练习,话语无力反映的是做人乏力。说话惜力,恐怕就有不尊重他人之嫌,说话都惜力,还谈得上尽力为人民服务吗?

70.可能受电脑语言的影响,一些青年干部的话语,就像电脑屏幕上连续不断的字符一样,平平平的,就像仪器吐出的话音,没有正常说话应有的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很影响表达和形象。

71.有一种行为表现叫唯唯诺诺,一般是下级对上级卑躬屈膝,形体上点头哈腰,言语上"是是是是",样子很不好看,往往本人不觉得也不知道,所以需要提醒他。

72.机关干部之间的关系,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不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也不是主仆关系,人格尊严是平等的。

73.思想上的唯上唯官,行为上就会不自重,实际上也是对上级的不尊重。一味"是是是",嘴上和心里未必是一回事。奉迎溜须可能导致上级误判,直接影响机关的作风和效率。

74.机关的层级管理是规矩,公职人员不是依附关系,不能叫"老板""老大"。唯唯诺诺的干部能担当吗?这样的机关办事能公平吗?

75.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专横跋扈,也是机关不良文化的表现。公职人员待己待人都要自重尊重,表现要得体大方,这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

76.机关干部的穿着有什么标准吗?有。就是你所服务的人群都要认可。国家机关干部的衣着标准,要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不是一部分人的认可。

77.牛仔服能穿吗?有一个你自己可以判断的方法,就是把你即时的穿着放大100个,然后站在办公楼前,你说行就行,100个牛仔能行吗?

78.圆领衫能穿吗?也叫"老头衫",你说行吗?为什么要有领有袖?因为公职人员是群众的楷模,包括外表。

79.文化衫在机关里能穿吗?文化衫是街头文化的标识, 比较随便,我们的机关能随便吗?虽然我们在街头搞活动也会穿它。

80.这些年,机关里穿着很随便,侧面反映出一些干部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困惑,公职人员把自己混同于社会上的普通民众,行为作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81.公职人员的穿着不是个人志趣的事。既然表明是为全体大众服务的,就不能在穿着上代表某一宗教文化或利益团体。

82.长发飘飘好像潇洒漂亮,但不符合公职人员高效求实的要求。过分打扮比较"养眼",这种"花瓶效应"对个人的发展成长没什么好处。时髦打扮无可厚非,但在机关里是选错了地方。

83.除非健康的原因,机关里也不能戴墨镜。墨镜的主要功能是掩饰,公职人员要掩饰什么呢?

84.公职人员的穿着要得体大方,要符合岗位职责的要求,如果参加重要活动或要面向大众,就要穿着正式以示庄重和尊重。

85.你是边缘的穿着,就是"边缘意识"的反映,恐怕就是边缘的人,不及时改进,就会一直边缘下去。当然对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就不能机械地对待了。

86.机关建筑物的外观也有规矩,也要得到全体大众的认同,如果豪华了、怪异了、过分了,纳税人是不答应的,这跟公职人员的穿着是一个道理。

87.辩论赛是学校里的热门活动,在机关里却不可取。为什么?因为辩论赛不论对错,只管输赢。机关则是只讲对错,不论输赢。

88.什么人做什么事,伶牙俐齿可能可以帮助你进机关的门,但未必能帮助你做好机关的人。能说会道总有理,但不能在机关里。

89.机关里迎面走来一位干部,我想和他打一个招呼,他却好像没有看见我一样,形同陌路,这是一种视而不见。

90.过道里有一张椅子挡着路,本来可以顺手挪开,有人宁可绕过去也不动手,这也是一种视而不见,叫做"眼里没活"。

91.和你说话你却心不在焉,两眼茫然不知往哪看,还没有察觉自己的错,这也是一种视而不见。你的眼里没有我,我的心里就没有你。

92.公职人员面向公众服务社会,就要能够关注前后左右,照顾方方面面。视而不见是一种交流服务的严重低能,折射出来的是失职失能的问题。

93.视而不见不是眼睛小,是心眼小,心里只能装下他自己,举手投足总不到位,眼里没人是心里没人,很难说是一个优秀的公职人员。

94.什么叫"出格话"?服务对象不接受的就是出格话。比如"狠话",比如"脏话",比如"黄段子",比如不适宜的"政治笑话",包括雷人雷语。

95.说出格话是把自己混同于社会上的一般人,不知道公职人员的言语要受机关规则的约束。出格话缺乏是非标准,不计行为后果,会给个人和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96.有出格的思想就可能说出格的话、做出格的事。公职人员的言谈举止都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自身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要分清机关的"格"、家庭的"格"和社会的"格"。

97.有人说机关干部缺乏幽默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幽默的话不是不能说,但一定不能被误解,内容是事实,态度要认真,耍俏皮不可取。

98.满脸堆笑瞬间转身冷若冰霜,但变脸表情令人很不舒服,即使你对我热情对他冷淡,也让我怀疑你对我的诚意。假如你能看见你自己变脸表情的话。

99.公职人员面向社会面对大众,必须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可以假装,就不能变脸,这种"两副嘴脸"很损害个人和机关的形象。

100.我们要协调沟通团结人,就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人,真善美的内心会通过表情得以表达,这是公职人员应该知道和具备的一种能力。

101.机关里讲"三办一做",办文办会办事和做人,表面上看到的是行为,实际讲的是规则,最根本的是做人,人做好了,"三办"都没有问题。

102.机关文稿的"无意识差错"比较多,没有抬头就是一例,没有抬头的文稿叫"无头文",一般不能批注,既不符合机关公文规范,又有不尊重他人的意味。

103.请人指正的文稿,有的文章标题在纸张的顶头,没有留出"天",也没有留出"地"。我想指正也没有地方,不仅不符合文稿规矩,而且暴露的是缺乏诚意。

104.有人送文章给我请我指正,正文用的是5号字,我眼花看不清,有被欺负的感觉。按照规矩要求至少是3号字,怎么能按自己的眼神来确定字号呢?

105.文稿要遵守公文规范的要求,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送阅对象变通处理,不仅仅讲业务规范,更要讲求实效尊重对方。

106.有的报送的文稿会夹粘着小纸片,学名叫"即时贴",实际就是"随便贴",结果不仅文稿"随便"了,连人也"随便"了,影响不好,事情肯定也办不好。

107.便签一定是印有单位抬头的红色信笺,即使很小,也是红头标明,而不能用"即时贴""随手贴",还有的画着不同的表情符号,这就太随便了。

108.文稿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属于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反映出作者和行文单位的素质和水平,很损害作者和机关部门的形象。

109.调研报告有一些常见的差错,作者未必知道。比如题目不少是"关于xxxx的调研报告",没有主题,把副标题当成主体了。题目应该是作者最想说的话、最要紧的话。

110.很多调研报告都固定一个模式: 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经验启示、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几个部分,很像"八股文",至于好看不好看、有没有人看就不管了。

111.八股文的第一股就是"破题",我们很多的文章说了半天还没有破题,题目没有破题,"基本情况"也没有破题,恐怕连八股文也不如呢。

112.简单的"通知"和"简报"也是机关里常见的问题,很少有写得好的。通知缺乏思想理念,通常就干巴巴的几句话。简报是来自一线的生动实践反映,结果很多都空话套话加大话,很少有人爱看的。

113.文章不论怎么写,都要围绕主题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是基本的思维逻辑框架,300字和3000字都一样,不能因为短小就不讲逻辑框架了。

114."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说话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做到的很少,特别是两三分钟的即席发言,有没有逻辑框架的思维和表达,是干部优秀与一般的区别。

115.谁思想得清楚,谁就表达得清楚。随便说两句,缺乏条理性,所谓逻辑不清,是一般干部常犯的"无意识差错"。

116.凡事都要有个说法,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有依据和讲道理,说法有对错和高低之分,我们要最好的说法。

117.公职人员的行为表现,不能凭个人主观感觉随意表达,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和合情合理的解释,要能被绝大多数的人所接受并认同,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学习。

118.你的任何行为都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你不能说不上来,所以要善于学习力求知识广博,而且更要注意规范正确。

119.机关里流行"掐着点到会"的风气,参会者无可厚非,办会者会前不到位,姗姗来迟,既是对参会者的不尊重,也会损害会议的质量。

120.可开可不开的会就不要开了,要开就要好好开。会前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会前的文章大的很。

121.在会场窃窃私语,或接打电话,或弄出声响影响他人,都是干扰会议的行为,看似小毛病,这种毛病不好改,潜意识里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实际是价值观的问题。

122.旁边有人开小会,你会劝阻吗?对影响他人(包括影响自己)的行为要及时善意地劝阻,不能置身事外,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3.有的干部喜欢转发信息,什么信息都广发滥发,本没有恶意,但吃力不讨好。客观上滥发是一种"骚扰",更重要的是干扰或冲淡了应有的主题和形象,所以可发可不发的坚决不发,发不发的标准只与职责有关。

124.有的人喜欢挑人家的毛病,一挑一个准,对自己的这个毛病却认识不清,爱挑毛病是一种负面否定的思维行为。喜欢否定他人,自己必遭否定。

125.提意见不是否定在先,一定是力求全面,不搞片面否定。

126.公职人员的行为表现要符合机关文化的要求,要符合社会大众的期待,不能随性表现,因为你的角色姓"公"。

127.随着性子来,不想受约束,就容易犯"无意识差错"。某天心情不好就沉着一个脸,待人没有好脸色,某天高兴了,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这就叫没常性靠不住。

128.上台脱稿讲话如果不演练,十有八九要失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很适合机关。

129.要想发言不念稿子,唯有多练而已。所谓出口成章随口而来,那是无数次练习才能练出来的。

130.机关里的"小圈子"种种:热衷于同乡常聚一起;或者校友常聚一起;或者几位"铁杆"常聚一起;虽然不叫"同乡会""同学会",也是"小圈子"。

131.热心本组织内部活动,对外排斥或不善于对外合作,缺乏团结协调的能力,也是一种"小圈子",虽然比较隐蔽,实际上害处很大。

132.机关里一个处室一个部门算"小圈子"吗? 因为工作需要组建起来的团队,与外部保持正常的关系,不是小圈子,但唯本部门利益为重,就是"小圈子"。

133.某领导要你进他的"小圈子",怎么办?我认为是不是"小圈子",要看与你的职责的关系,不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属于工作职责范围的,就不是"小圈子",否则为图一时的好处,后患恐怕是担不起的。

134.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有的"我"很小很小,连一个人都装不下,公职人员的"我",越大越好,大到全社会、全天下。

135.小王说领导让他写一个报告,也不告诉他怎么写,第一稿连看都不看就说不行,小王改了一稿又说不行,干脆不改了,把第一稿又送了去,结果看也不看就通过了,这是耍淫威,不是好领导。

136.领导对下属要求很高但不帮不教,这也是误人子弟,机关里的误人子弟不亚于学校和社会。

137.重业务轻党建,重使用轻培养,这是机关里的不良文化,目前还比较严重也比较普遍。

138.一个青年干部在你的领导下多年没有进步,你一味否定下属,既不反省,也不以为耻,这是犯了"南橘北枳"的错误。

139.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你成就不了你的下属,你也成就不到哪儿去。你心里装了多少人,你就是多少人的领导。

140.机关里层级管理是规矩,如果上级不想让下级说话,你只要有这个意思,大家就不会说了,这样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工作一定做不好。

141.一些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你不让他说,他就不敢说了,时间长了他就不会说也不能说了,这就丧失了一个干部应有的动员倡导能力,很麻烦的。

142.让人说话,真心诚意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就能集思广益,这就是民主决策和群众路线,工作一定能做好,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关一个政府也是这样。

143.机关里的办公条件好了,但是沟通却比过去差了,特别是上级对下级的沟通少了,忙是客观的,主观上还是唯我独尊越离越远,这算什么"风"?我看算得上官僚主义作风。

144.干部之间矛盾多多,主要就是沟通不够,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45.贬损他人是为了抬高自己,实际上适得其反,贬损他人的一般都会自取其辱。

146.有的一把手喜欢贬损前任,绞尽脑汁"去前任化",让下属为难和反感,往往损人不利己,这是蠢办法。

147.机关里的另类行为不可取,有仪容仪表的,有言谈举止的,有思想作风的,很影响干部的全面发展。

148.另类思想和行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包容另类,甚或感谢另类带给社会的贡献,但机关干部的行为不能另类,另类的价值不在机关里。

149.公职人员为社会大众服务,代表主流的文化和价值观,引领社会大众的主流文化,才能完成应尽的职责,所以另类行为不可取。

150.公职人员的行为有准则吗?到底是什么?说到底就两个字: 职责。不符合职责要求的行为,因为不是故意的,所以叫"无意识差错",所以需要我们经常讲。

151.一些行为对非公职人员来说不算差错,但是对公职人员来说就是问题,因为角色变了,衡量的标准就会变,公职人员的行为要求比较高。

152.机关里遇见来访者第一个问你问题,你不能说"不知道",要告诉他谁知道,并引导他到解决问题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首问责任制"。

153.提供政务服务的部门和窗口如何让群众"只跑一次"?最重要的是确立服务的思想,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群众怎么办",理念对了,方法就没有问题。

154.你会微笑吗?发自内心的微笑,如果不会,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公职人员,你的职责是服务好社会、服务好人民,就要有发自内心的服务意识,微笑是服务行为的题中之义。

155.服务对象问你一句你答一句,不愿多说一句话,对于不详内情的服务对象来说,会很困惑也会带来很多麻烦,应该尽量把服务对象应该了解知道的都告知他,这是职责所系。

156.机关里的层级管理容易产生上级怠慢下级、干部怠慢群众的现象,在言谈举止上表现的比较突出,这就是认识错位,是缺乏公仆意识的表现。

157.有的公职人员自以为智商很高,凡事不会"吃亏",还会占些"便宜",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筹,也不乏聪明机智,但因为只是考虑小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得失,愈显得品格不高形象不好。

158."聪明"对一般人来说是个褒义词,如果在机关里我们说"这个干部很聪明",恐怕贬多于褒。这个"聪明"就是所谓的"小聪明"。

159.机关里我们说一位干部"很直",褒义多还是贬义多?不少人一直都是以直为荣的,不知道错在哪里。

160."直"的词义解释是"不弯曲",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比如"直白""简直""直楞""直筒子""直性子"等等,好像负面的还多一些。

161."直爽"好像是个好词,"爽"倒是不错,问题是谁"爽"呢?原来是"直"的本人爽了,其他人未必爽。

162.有一个词不错,叫"正直",那是以正为主以正为先的,如果不正,直也说不上好坏。

163.公职人员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和能力,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起做好工作,而"直"是不能胜任这一职责的。

164."直"就是有啥说啥,但是它有四个特点,不是好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简单,"直"的人都比较简单,而我们面临的问题和要处理的事情通常都不简单。

165."直"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自以为是,否则就不会"直",但事情就是你说的那样吗?往往不是,你以为不等于别人也以为,你以为不等于就是对的。

166.第三个特点,"直"的人一般只从自己的情感出发,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点自私,"直爽"通常只爽自己。

167."直"的第四个特点,一般都是负面的。正面褒奖不能叫"直"。说人家"不好""不对"才叫"直",负面的东西通常效果不太好,本来换一种方式,结果是可以更好一些的。

168.不赞同"以直为荣",并不否定"直人"的人品,通常"直人"的人品都没有问题,所以一般意义上的"直"没有问题,公职人员则不一样。

169.我们把一般意义上的"好坏"放到职责特别的地方,实际是有问题的,不同的职责有不同的要求,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170.之所以"以直为荣",恐怕是混淆了概念,也就混淆了公职人员与一般人群的区别。不仅与人欠善,而且自己也容易受伤,以直受伤的事例我们见得很多,往往事与愿违。

171.正直是个好词,人不正无以立身,直则是当直宜直,我的意见: 正,勿直。

172.公职人员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会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要会识人,识人也是公职人员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识人谈何容易!

173.识人不是简单能做到的,老话有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

174.有一位组织干部跟我说,他跟几千位领导干部谈过话,现在他知道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什么样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只是我们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多见多接触是基本条件。

175."不识人"跟职责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的工作有大量的动员和组织工作,要发现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不识人就用不好人,就做不好工作。

176."人心之不同,如其面也",识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一般通过跟人交谈和观察,如果你的真诚得不到他相应的回馈,那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177.识人重在了解德行,才智高的人,德行未必好,"德才并重,以德为先",是我们识人用人的要则。

178.有意多接触人,通过了解人,发挥各人优势,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以此提高自己,做好工作。

179.人最难做到的有一条,大家都公认的,就是认识自己。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180.分数规则: 一个人好比分数,他的实际是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

181.可能你的分子不小,即你的实际很了不起,但是你对自己的评价大于你的实际,即分母数大于分子,则你的实际价值就会减损,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屡试不爽。

182.我问一位干部,你给我们的工作打多少分?满分是10分的话,他说9分,我问有吗?他反问"没有9分吗"?我说如果实际没有9分,那分值就小于1啦,相对就是负值了。为了要得到正值,他说"那就7分吧",我问"有7分吗"?

183.如果你想要得到大于1的正值,那就不要高估你的分子,即你的分母不能大。分值大小不是你自己说了算,是你的实际,即你所服务的对象说了算。

184.我问小王给自己打多少分,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他说他低调一些,就打5分吧。我问有5分吗?他诧异,我问他参加工作几年了,他说两年,我问有什么特别贡献吗?他说"一般般吧",两年多一般般,恐怕真没有5分,问题是他认为自己是低调了。

185.我开车看见前面小车的后窗车贴赫然两个字"低调",这是低调吗?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它,实际高调得很。低调是他人对某人实际高于自我评价的赞词,自己是不能说自己低调的。

186.服饰发饰的异样,行为态度上的另类,属于非主流的文化现象,虽然能为主流社会所包容,公职人员的行为不能另类,公职人员的行为代表社会的主流文化。

187.看一个单位的文化,只要看职级低的行为表现就知道了,比如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如何,保洁员、安保员的外表神情怎样,最能体现整体队伍建设和单位的发展状况。

188.仪容仪表不得体,言谈举止不到位,外表都不像,就谈不上是。有的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可能实际水平不低,但在行为表现上没样子,就不像,这不是小问题。

189.公职人员的行为与职责密切相关,你在处理严重事故时表情轻松微笑就是渎职。庄重场合你衣着随便就是失职。

190.公职人员行为的"无意识差错"会随职级和名声高大被放大。比如说错别字,如果职级很高或是名人,那负面的损害就很大。

191.处级以上干部叫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言谈举止乃至仪容仪表都要做群众的表率,你有所不足就要接受群众批评并立即改正和完善,否则就是失职渎职。

192.公职人员受人民奉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理所当然地在标准和要求上也高,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你同意并接受吗?不同意就别干,不接受就受罚。

193.外在的表现合乎规则了,不等于内外就一致了,其实内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公职人员姓"公",所以不仅外表要像,内涵更要合乎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公",天下为公。

194.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是知能确位的基础,自己的水平能力要和职责相适应,错位失位对个人和事业都弊大于利,所以要认认真真地想好搞清楚。

195.如果自我认定的优点是大多数人都有的,恐怕有问题。比如你认为你的优点是勤劳善良,那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你能说是你的优点吗?只能说明你的标准和要求太低了,因为你是公职人员。

196.缺乏公职人员的意识,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就会降低行为准则的标准,行为就会出现偏差,通常我们缺乏这样的意识。

197.有的大人物干了不少的事,社会大众却是否定的多,有的小人物只是做了平常的事,却得到社会大众的赞赏肯定,这就是"分数规则"的作用,你的做人分数是由你对自己评价的分母决定的。

198.有人说公职人员讲这么多规矩,会不会循规蹈矩成为谨小慎微无所作为的庸才?讲规矩和有作为没有矛盾,公职人员岗位职责的规矩必须遵守,因为你姓"公",人民不认可是不行的。

199.知行合一,知而不行,与不知无异。所谓"人皆可以为圣贤",你只要想做好人,就一定能做到,只是真想假想的问题。

200.我们的初心,曾经是做一个好孩子、做一名好学生,或是做一名好干部、好职工、好党员、好领导等等,好像都在变,不变的,就是做一个好人,好好做人,好好过日子,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而已,足矣。

作者简介:张建,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监察专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第四督导组组长,高级编辑。在担任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司长、支部书记期间,探索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以及党员发展相结合,总结实践了"党员主体"工作法成效显著,成为中央国家机关支部党建的典型。他编著有《机关支部党建36问》,他应青年干部"说说工作中的教训",编著了《机关行为36"忌"》一书,社会反响强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