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理论频道: 读书要与人生相伴,如影随形

理论频道
理论新闻 
读书要与人生相伴,如影随形
Apr 23rd 2019, 00:00, by 郭英剑

  【文化评析】

  又到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

  今年的4月17日,我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做"人图领读者"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再次提到了自己一直所倡导的主张: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要读经典。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阶段,有位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您说要读经典,但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在读了之后,我常常感觉不到这些经典书目对自己有什么用?而我看了一些实用图书之后就会觉得很有用。我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困境?"

  这似乎是许多大学生的阅读困惑,我想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就学生而言,如果把阅读简单分类,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类是大家平时学习时所常用的教材与专业性书籍;第二类是日常的实用性书籍;第三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史哲类的书籍,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著作。人们通常所说和我所强调的要阅读经典,大多指的是这里的第三类文史哲著作。这类著述经过时光荏苒而流传下来且被人们广泛接受,一般称之为经典。第一、二类书籍固然经常能够让人感到其实用价值,但第三类经典著作才是彰显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最佳范例。

  对此,我有个比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是常态。那么您感受到这三顿饭中,哪一顿对您的成长有特别明显的实用价值了吗?我想,也许会有。但即便如此,一顿饭的重要性,也是相对于个人感觉以及自己的身体健康来说的,至于具体的实用价值,其实很难说清楚。

  记得杨绛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时期,钱钟书先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当时被分配到一个小窝棚。杨绛先生指着这个窝棚问钱钟书先生:"可否终老于此?"钱钟书先生回答:"没有书读。"是的,没有书读,无疑将是人生终老于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有可能变成生活中无法忍受的其他难题。但如果有书读,那么,即使终老于蜗居似乎也不成问题。

  作为学生,既要读知识性很强的教材或者专业书籍,同时,也要读各种各样可以让自己增长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修正品行、融通性格的文史哲类的著述。这类著述往往不会像教材、专业书籍或者实用性图书那般,让一个人读完之后感到学到了某种技能、策略或者手法,但它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无疑将会起到难以觉察到的重要作用。

  读书,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日常阅读,恰如一日三餐。读书,就该像一日三餐般自然而然不可或缺;读书,也该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但正是这样自然而然、吐故纳新的阅读,成就了人们的成长,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见证了人类的进步。

  阅读经典,总有一种无言的力量。在默默地阅读中,人们聆听来自古代传统的空谷足音,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人们反思当下,坚定信念放眼未来。

  其实,"世界读书日"的目的,并非号召人们要在这一天去读书,其最大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提醒人们:读书,要与人生与生活相伴,如影随形。

   (作者:郭英剑,系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